3月30日,山东农学会组织有关专家,对山东农业大学郑成淑教授课题组主持完成的“菊花种质资源收集评价、新种质创制和高效栽培技术”成果进行评价。专家听取了汇报,审阅相关资料,经过质询讨论,认为该成果结合菊花生产问题,创新性地开展优良品种选育、高效栽培技术等研究,尤其菊花根系响应氮素的分子机理研究填补国内外空白,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。
长期以来,山东省花卉产业中存在菊花品种缺乏、特色品种少、栽培技术水平低等问题,为此课题组自2006年起开展了菊花种质资源收集评价、优良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等研究,取得了良好成效。收集和保存了国内外菊花种质资源316份,系统开展了物候期和生物学特性研究;利用CDDP指纹图谱分析了菊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,构建了316份菊花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。
该课题组还利用杂交育种和芽变选种技术,培育出“璀璨”等开花早、抗旱、抗寒性强的切花菊和盆栽菊花8个新品种,口感甘甜的“皇冠”等茶用品种2个,从而丰富了我国菊花品种资源。
在高效栽培技术方面,郑成淑课题组系统研究了菊花周年设施栽培过程中光照、水分、营养、温度等因子对菊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,探明了光周期诱导菊花成花的生理和分子机理。他们还明确了菊花响应氮素调控根系生长的分子机理,揭示了盐胁迫下菊花根系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以及转录组表达谱变化规律,研究了菊花抗蚜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。课题组还对菊花设施栽培快速繁育、花期调控、肥水管理等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,总结提出了7个关于控释肥和腐植酸肥的施肥方案和栽培管理的技术规程,在省内外10多个生产基地示范推广9000多亩,培训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,并申请了12项国家发明专利,发表论文80余篇,被SCI收录12篇,生态、社会、经济效益显著。
科技处、园艺学院有关负责同志及项目组骨干成员参加了会议。